原廣時報原廣時報
  • 首頁
  • 原民
  • 生活
  • 地方
  • 文化
  • 社論
  • 政治
  • 活動
  • 綜合
  • 觀點
Reading: 解放的記憶女子纏足與日治時期放足運動線上開展
Share
Aa
原廣時報原廣時報
Aa
  • 首頁
  • 原民
  • 生活
  • 地方
  • 文化
  • 社論
  • 政治
  • 活動
  • 綜合
  • 觀點
搜尋
  • 首頁
  • 原民
  • 生活
  • 地方
  • 文化
  • 社論
  • 政治
  • 活動
  • 綜合
  • 觀點
Follow US
原廣時報 > 文化 > 解放的記憶女子纏足與日治時期放足運動線上開展
文化

解放的記憶女子纏足與日治時期放足運動線上開展

2025 年 10 月 30 日 文化
Share
解放的記憶女子纏足與日治時期放足運動線上開展
SHARE

【台灣電報記者廖宥婷 /台北報導】

「纏足」作為歷史中延續數百年的身體文化現象,象徵父權社會對女性身體的控制與美感的規訓。至日治時期,日本人視其為陋習並強制取締,推行「解纏足」運動,使女性逐步脫離身體束縛,成為近代化與性別意識轉變的階段。

老婦人個人照 1910年代初年放足斷髮運動漸掀起熱潮後,臺灣總督府進而利用保甲制度推動放足斷髮,在保甲規約中明訂,20歲以下纏足女子除了蹠骨彎曲無法復原者外均須放足,女兒絕不可纏足,違約者科以罰金。全臺各地紛紛舉行集體解放纏足大會,1915年8月,全臺放足者已達48萬餘人、纏足者18萬人。照片中的老婦即是獲准保留纏足者。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邀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名譽教授吳文星,以典藏的25幅影像,策劃「女子纏足與日治時期放足運動」線上展覽,鋪陳出「傳統纏足女子」及「日治時期放足運動」兩個子題,娓娓道來過往歷史中曾被纏縛的女性雙足,以及臺灣在邁入近現代社會後,興行的放足運動與隨之改變的思想價值觀。

〈婦人〉 日人廣部正三於1896年2月至臺灣遊歷,〈婦人〉為其收集、製作之臺灣影像寫真帖內照片之一。 本照片為在室內攝影的一婦人,旁邊有盆栽。婦人頭髮往後梳,微露齒而笑,眼神自然。穿著大襟衫,右手持扇,左手腕戴著玉環。婦人纏足,但蹺腳拍照,姿態怡然自得。

傳統纏足女子
臺灣從17世紀鄭氏政權以降,大批閩、粵移民渡海來臺。其中閩籍移民主要來自福建漳、泉兩地,而纏足風習自南唐以來已傳入漳、泉兩地,當地的婦女除了婢女、乞丐及窮人之外,絕大多數纏足,至19世紀末時,臺灣地區纏足女性曾高達80餘萬人。至於來自廣東的客家移民,因婦女有操持家務、從事田野勞動的傳統,故大多不纏足。

〈恩愛夫妻〉《歲月詩情》系列 攝影家翁庭華作品野柳1962年 在這幅〈恩愛夫妻〉中,我們看到磚房前一對老夫妻相扶持著,這種深情的畫面讓人感受到歲月的洗禮和生活的艱辛。然而,觀者的目光不禁會落在老婦的腳上,那是一雙纏足。

日治時期放足運動
1895年臺灣總督府開政後不久,隨即刊布「臺灣開化良箴」,對於臺灣民眾纏足、辮髮、吸食鴉片等有礙衛生及健康的舊習,採漸禁政策,透過學校教育或報章雜誌的宣導,鼓勵臺灣人放足斷髮。自1900年起,臺北地區開始有團體鼓吹放足,此風氣並逐漸拓展至全臺各地。1910年代中期後,總督府利用保甲制度全面推動「放足斷髮」運動,解纏足有多達48萬餘人,臺人思想、價值觀念及行為習慣隨改變,帶來趨向新潮的易服改裝風氣,人力資源增加進而促進了經濟的發展。

〈穿著閩南服飾的婦人〉 為攝影家喬治‧尤維達爾‧普萊斯George Uvedale Price所出版之《相機的犧牲者(Victims of the Camera,1897)》一書內之攝影作品。

因為纏足的解放及日治時期新式學校教育的啟發,臺灣社會開始鬆綁女性身體的道德枷鎖。1921年10月17日,青年林獻堂、蔣渭水、蔡培火及賴和等人,在臺北市大稻埕靜修女中創立「臺灣文化協會」,推動臺灣的文化啟蒙運動。10月17日也成為重要的「臺灣文化日」。「女子纏足與日治時期放足運動:以國家攝影文化中心館藏相關影像為例」線上展,以攝影影像紀錄了一段臺灣的過往歷史與女性文化的發展,這一段關於纏足習俗百年來的審視與匡導,值得後人省思。

Share this Article
Facebook Line Copy Link Print
Previous Article 屯藝駐館團隊年度壓軸演出 不二擊聲音製造所 邀親子用耳朵發現世界 屯藝駐館團隊年度壓軸演出 不二擊聲音製造所 邀親子用耳朵發現世界
Next Article 義大利鬼才大導攜手法國全能影后  文學經典改編貝芮妮絲11月登場 義大利鬼才大導攜手法國全能影后 文學經典改編貝芮妮絲11月登場

搜尋

Ad image

最新文章

六福村墓碑鎮萬聖夜登場!星光優惠票10/31限定 英雄與星座族都有專屬好康
六福村墓碑鎮萬聖夜登場!星光優惠票10/31限定 英雄與星座族都有專屬好康
2025 年 10 月 30 日
義大利鬼才大導攜手法國全能影后  文學經典改編貝芮妮絲11月登場
義大利鬼才大導攜手法國全能影后 文學經典改編貝芮妮絲11月登場
2025 年 10 月 30 日
解放的記憶女子纏足與日治時期放足運動線上開展
解放的記憶女子纏足與日治時期放足運動線上開展
2025 年 10 月 30 日
屯藝駐館團隊年度壓軸演出 不二擊聲音製造所 邀親子用耳朵發現世界
屯藝駐館團隊年度壓軸演出 不二擊聲音製造所 邀親子用耳朵發現世界
2025 年 10 月 30 日
配客嘉完成逾 1 億元 A 輪募資  加速進軍科技與醫療產業、啟動亞太跨境循環
配客嘉完成逾 1 億元 A 輪募資 加速進軍科技與醫療產業、啟動亞太跨境循環
2025 年 10 月 30 日
綠美圖攜手建築師公會 共推建築知識共享計畫
綠美圖攜手建築師公會 共推建築知識共享計畫
2025 年 10 月 30 日
法治教育落實!玄奘大學跨系師生赴調查局交流 收穫滿滿
法治教育落實!玄奘大學跨系師生赴調查局交流 收穫滿滿
2025 年 10 月 30 日
深夜婦人跌倒 警民接力守護暖人心
深夜婦人跌倒 警民接力守護暖人心
2025 年 10 月 30 日

標籤

A台北新聞 B台中新聞 D台南新聞 E高雄新聞 H桃園新聞 K苗栗新聞 M南投新聞 N彰化新聞 O新竹新聞 P雲林新聞 Q嘉義新聞 T屏東新聞 U花蓮新聞 V台東新聞 W金門新聞 X澎湖新聞 人物專訪 健康醫學 兩岸話題 公益社福 原住民 原廣時報 原民 地方新聞 尤命•蘇樣 影視娛樂 政治議題 教育學術 文化藝術 新民多元 新聞 旅遊景點 未分類 民俗宗教 民生生活 民調 活動資訊 焦點頭條 產業財經 社會綜合 立委選舉 美食旅遊 美食特產 花蓮 軍警宣導
Ad image

相關文章

義大利鬼才大導攜手法國全能影后  文學經典改編貝芮妮絲11月登場
文化

義大利鬼才大導攜手法國全能影后 文學經典改編貝芮妮絲11月登場

2025 年 10 月 30 日
屯藝駐館團隊年度壓軸演出 不二擊聲音製造所 邀親子用耳朵發現世界
文化

屯藝駐館團隊年度壓軸演出 不二擊聲音製造所 邀親子用耳朵發現世界

2025 年 10 月 30 日
歌劇院10週年音樂獻禮 鋼琴大師劉孟捷以歌劇、賦格對話建築之美
文化

歌劇院10週年音樂獻禮 鋼琴大師劉孟捷以歌劇、賦格對話建築之美

2025 年 10 月 28 日
NTSO 國立臺灣交響樂團 80週年——從此刻再啟航
文化

NTSO 國立臺灣交響樂團 80週年——從此刻再啟航

2025 年 10 月 28 日

首頁 | 關於我們 | 報社團隊 | 生活 | 地方 | 文化 | 社會 | 警政 | 活動
原廣時報是一家以原住民觀點出發的媒體,一直以來都在提供高品質、獨立客觀的新聞報導,深受讀者信賴和喜愛
報導領域涵蓋廣泛,專業的記者團隊遍布各地,經常在第一時間進行報導

© 本網站由 祖光工作室 維護營運

    订单信息(价格单位:金币)

    收货信息商店(虚拟商品除邮箱外可不填)

总金额:1.00金币
歡迎回來!

登入您的帳戶

Lost your pass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