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邱嘉琪 嘉義報導)季節交替時節,天氣變化加劇,不少民眾出現打噴嚏、流鼻水、鼻塞及咳嗽等呼吸道症狀,常誤以為是感冒,實際上可能是因植物過敏原引起的過敏性鼻炎或氣喘。醫師提醒,若未及早發現與治療,恐影響生活品質甚至引發嚴重急性氣喘。
嘉義基督教醫院家庭醫學科鄭雅綺醫師指出,植物過敏原主要來自花粉與黴菌孢子,春夏為花粉高峰期,而秋冬及梅雨季因潮濕導致黴菌孳生,讓過敏族群全年皆可能發病。過敏反應會引起鼻癢、眼癢、流淚、連續打噴嚏,甚至支氣管收縮導致咳嗽、胸悶與呼吸困難。
「很多人誤以為是感冒自行用藥,導致病情反覆未癒。」鄭醫師指出,感冒多在一至兩週內痊癒,但過敏則可能持續數週甚至數月,且常隨環境變化反覆發作,影響睡眠與專注力,嚴重時影響學習與工作效率。
根據臨床統計,台灣約兩到三成民眾受到過敏性鼻炎困擾,兒童與青少年是高風險族群。除了空污與塵螨外,植物過敏原也是重要致敏因子,特別是若合併氣喘,需更加謹慎。
鄭醫師建議,懷疑過敏者應接受過敏原檢測,明確找出過敏來源。防範措施包括花粉季時減少清晨與傍晚外出,外出時戴口罩與眼鏡,返家後盡快換衣、洗臉與洗頭,以減少過敏原殘留。室內應保持通風乾燥、避免黴菌孳生,並維持規律作息與健康飲食以提升免疫力。
「過敏不可怕,關鍵在於正確診斷與長期管理。」鄭醫師呼籲,若出現鼻塞、打噴嚏、眼癢或咳嗽等症狀時,應及早就醫檢查,避免自行長期使用成藥,以免延誤治療或產生副作用。她也提醒,雖然植物為自然生態重要一環,但對過敏體質者而言,卻可能是隱形威脅,唯有透過環境控制與醫療介入,才能有效減輕不適,提升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