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廣時報原廣時報
  • 首頁
  • 原民
  • 生活
  • 地方
  • 文化
  • 社論
  • 政治
  • 活動
  • 綜合
  • 觀點
Reading: 針對民進黨團新聞稿言論涉人身攻擊及人格抹黑 花蓮縣政府:嚴重傷害民主價值與公共理性
Share
Aa
原廣時報原廣時報
Aa
  • 首頁
  • 原民
  • 生活
  • 地方
  • 文化
  • 社論
  • 政治
  • 活動
  • 綜合
  • 觀點
搜尋
  • 首頁
  • 原民
  • 生活
  • 地方
  • 文化
  • 社論
  • 政治
  • 活動
  • 綜合
  • 觀點
Follow US
原廣時報 > 生活 > 針對民進黨團新聞稿言論涉人身攻擊及人格抹黑 花蓮縣政府:嚴重傷害民主價值與公共理性
生活

針對民進黨團新聞稿言論涉人身攻擊及人格抹黑 花蓮縣政府:嚴重傷害民主價值與公共理性

2025 年 6 月 14 日 生活
Share
針對民進黨團新聞稿言論涉人身攻擊及人格抹黑 花蓮縣政府:嚴重傷害民主價值與公共理性
SHARE

地方新聞中心/花蓮報導

花蓮縣政府表示,民進黨團6月12日召開記者會於新聞稿中,就花蓮縣政府財政運作與首長施政作出多項謬誤偏頗言論,其中內容涉及明確之人身攻擊、地域歧視、人格貶損,甚至影射違法等情節。為維護行政機關中立形象、捍衛公務人員名譽與憲法保障之基本人權,拒絕政治操弄,縣府依法嚴正澄清,提出五點聲明與法律觀點,呼籲各界正視事實。

一、憲法保障言論自由,惟自由並非法外之地
中華民國《憲法》第11條保障人民言論自由,惟此項自由並非法外之地,須與《民法》第184條、第195條有關「侵權行為」與「名譽權」、「人格權」保障併行。針對涉及「吸血蟲」、「皇朝」、「做賊喊抓賊」等侮辱性詞語,暗示影射等誇大情節,已非針對公共事務理性討論,而涉侵犯名譽、貶損人格,為法律所不容。
民主制度容許意見多元、政治監督,但應以政策討論為主體。部分言論中使用涉及惡意貶損、地域標籤與侮辱性用語,明顯背離憲政文化中對公共討論應有的尊重與分寸。縣政府對此表達遺憾,並籲請各界勿將個人出身或家庭背景作為政治攻擊手段。縣府將持續透過合法、理性方式,保護政府首長及縣府全體公務同仁的人格尊嚴。

二、對公務人員之監督須回歸職務行為,而非攻擊個人身分與家庭背景
根據司法院釋字第509號及相關實務見解,對公職人員之批評,應以職務內容為限。言論若與職務無直接關聯,僅針對個人背景、家庭、出身地區等進行嘲諷或歧視,則超出正當監督範圍,已屬對人格尊嚴之侵害。民進黨團新聞稿公開載明議員指稱「高雄來的傅崐萁」、「桃園來的徐榛蔚是吸血蟲」等語,已非公共監督,而是人身攻擊,對台灣政治文化構成嚴重倒退。
若是一而再再而三的人身攻擊,明顯不符民主社會應有之尊重原則,全縣縣民應予嚴肅看待。花蓮的前進,不是靠煽動仇恨與攻擊,而是靠理性對話與政策建設。若民進黨團真關心花蓮,應多提具體政策方案,少搞鬥爭語言。我們誠摯呼籲停止意識形態操弄,回歸理性政治。

三、公部門須捍衛公務機關與人員之名譽及法定地位,確保政務運作安定
依《地方制度法》第19條及《公務員服務法》第6條,縣府首長與團隊依法施政,依法接受監督。縣府尊重民代行使職權,亦歡迎就具體政策進行建設性討論;但若言論已涉及誹謗、污辱、人格攻擊等不實指控,縣政府有責任依法提出澄清,必要時不排除保留法律追訴權,以捍衛公部門尊嚴及行政安定。再者,新聞稿中所謂「中央補助占花蓮總預算七成」的說法,雖有數據片段,卻刻意忽略事實脈絡。中央對地方的補助是根據《財政收支劃分法》、《地方制度法》及各項專案計畫依法分配,並非那一個政黨的恩賜。花蓮長期受到中央資源限制,在歷屆縣府的努力下,積極向中央爭取建設經費,如今若補助遭刪減,民進黨團卻反將責任嫁禍地方政府,完全是混淆視聽、顛倒是非。

四、人格權與行政中立同為法治國家根基,公共討論應遵守法律與倫理
人格權(Right to Reputation)為國際人權兩公約及憲法第22條所保障,無論其人為民選官員、公務人員或一般人民,皆不應成為不實攻訐的對象。行政機關秉持中立原則,不涉政黨紛爭,對於批評虛心檢討,對於誤導、扭曲與侮辱,縣府必須據理力爭,避免錯誤訊息導致民主社會劣化。
花蓮的發展,不容任何政黨將其作為政治鬥爭的犧牲品。我們歡迎任何建設性的批評與監督,但拒絕毫無根據的指控與情緒煽動。我們也呼籲民進黨團回歸理性政治,與其製造仇恨、散播謠言,不如攜手提出有益於地方的具體政策方案,讓花蓮真正走向和諧與進步。

五、呼籲社會各界共同維護良性政治文化與言論品質
民主政治的真諦在於「理性辯論、責任問政」,而非「語言暴力、人格詆毀」。花蓮縣政府再次強調,對於議會依法監督職權,我們始終尊重與配合。但若監督脫離事實基礎、轉為人格羞辱、惡意標籤,不僅破壞代議機關形象,更傷害社會對公權力與制度的信任。誠摯呼籲,民意代表應以專業、誠信與理性為基礎,共同提升花蓮公共治理水準。

花蓮縣政府重申,保障言論自由,不等於可以任意誹謗、侮辱。即使在議會言論中享有「言論免責權」,但在記者會或新聞稿中仍應自負法律責任。縣府將一如既往,依法行政、服務為民,持續強化施政透明與財政公開,善盡地方政府應有之職責。縣府也將持續透過合法、理性方式,維護首長及縣府全體公務同仁的人格尊嚴,絕不容忍不實抹黑與人身攻擊,為建立更成熟、健全的民主政治文化來努力。

Share this Article
Facebook Line Copy Link Print
Previous Article 花蓮萬榮鄉發生殺人案 地檢署迅速偵辦並啟動被害人保護機制 花蓮萬榮鄉發生殺人案 地檢署迅速偵辦並啟動被害人保護機制
Next Article 「美好未來健康雲」三週年慶暨產品發佈會 圓滿成功 「美好未來健康雲」三週年慶暨產品發佈會 圓滿成功

搜尋

Ad image

最新文章

光復災民慰助金疑冒領 花蓮縣府澄清溝通誤會並加強服務措施
光復災民慰助金疑冒領 花蓮縣府澄清溝通誤會並加強服務措施
2025 年 10 月 13 日
光復鄉衛生所與鄉親一起站起來 光復糖廠臨時衛生所中西醫門診復開
光復鄉衛生所與鄉親一起站起來 光復糖廠臨時衛生所中西醫門診復開
2025 年 10 月 13 日
馬拉桑野餐趣開放即秒殺 信義鄉農特產超吸睛
馬拉桑野餐趣開放即秒殺 信義鄉農特產超吸睛
2025 年 10 月 12 日
2025南投世界茶業博覽會  閉幕式千人手搖飲搖出好味道
2025南投世界茶業博覽會 閉幕式千人手搖飲搖出好味道
2025 年 10 月 12 日
草屯稻香宮慶土地公聖誕 信眾捐香油錢助花蓮災區 許淑華親祭祈縣運昌隆
草屯稻香宮慶土地公聖誕 信眾捐香油錢助花蓮災區 許淑華親祭祈縣運昌隆
2025 年 10 月 12 日
蔡易餘邀紙風車劇團梅山開演 湧千名親子開心共賞
蔡易餘邀紙風車劇團梅山開演 湧千名親子開心共賞
2025 年 10 月 12 日
故宮南院開館10週年 今日突破千萬參觀人次
故宮南院開館10週年 今日突破千萬參觀人次
2025 年 10 月 12 日
馬太鞍堰塞湖災後重建進度說明會 花蓮縣政府10月11日說明進度
馬太鞍堰塞湖災後重建進度說明會 花蓮縣政府10月11日說明進度
2025 年 10 月 11 日

標籤

A台北新聞 B台中新聞 D台南新聞 E高雄新聞 H桃園新聞 K苗栗新聞 M南投新聞 N彰化新聞 O新竹新聞 P雲林新聞 Q嘉義新聞 T屏東新聞 U花蓮新聞 V台東新聞 W金門新聞 X澎湖新聞 人物專訪 健康醫學 兩岸話題 公益社福 原住民 原廣時報 原民 地方新聞 尤命•蘇樣 影視娛樂 政治議題 教育學術 文化藝術 新民多元 新聞 旅遊景點 未分類 民俗宗教 民生生活 民調 活動資訊 焦點頭條 產業財經 社會綜合 立委選舉 美食旅遊 美食特產 花蓮 軍警宣導
Ad image

相關文章

光復災民慰助金疑冒領 花蓮縣府澄清溝通誤會並加強服務措施
生活

光復災民慰助金疑冒領 花蓮縣府澄清溝通誤會並加強服務措施

2025 年 10 月 13 日
光復鄉衛生所與鄉親一起站起來 光復糖廠臨時衛生所中西醫門診復開
生活

光復鄉衛生所與鄉親一起站起來 光復糖廠臨時衛生所中西醫門診復開

2025 年 10 月 13 日
馬拉桑野餐趣開放即秒殺 信義鄉農特產超吸睛
生活

馬拉桑野餐趣開放即秒殺 信義鄉農特產超吸睛

2025 年 10 月 12 日
2025南投世界茶業博覽會  閉幕式千人手搖飲搖出好味道
生活

2025南投世界茶業博覽會 閉幕式千人手搖飲搖出好味道

2025 年 10 月 12 日

首頁 | 關於我們 | 報社團隊 | 生活 | 地方 | 文化 | 社會 | 警政 | 活動
原廣時報是一家以原住民觀點出發的媒體,一直以來都在提供高品質、獨立客觀的新聞報導,深受讀者信賴和喜愛
報導領域涵蓋廣泛,專業的記者團隊遍布各地,經常在第一時間進行報導

© 本網站由 祖光工作室 維護營運

    订单信息(价格单位:金币)

    收货信息商店(虚拟商品除邮箱外可不填)

总金额:1.00金币
歡迎回來!

登入您的帳戶

Lost your password?